中国古代头发饰品
古人 信奉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因此对于头发的修饰十分重视。古代妇女常见的发饰有簪、簪花,钗、梳钗、步摇、金钿、银钿等,这些美丽的发饰既传承着历史的气息,又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。古代发饰上的图形包括祥禽瑞兽、花卉果木、人物神仙、吉祥符号等,反映了人们对吉祥的追求。
簪
簪在战国时期由笄演变而来,是古人用来绾(wǎn)定发髻或冠的长针。可用金,玉,牙,现瑁等制成,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。
簪的用途有二:一为安发,二为固冠。古时,发簪是男女通用之物,皇帝在佳节盛典上赐给有功之臣的礼物也通常是簪。簪子戴于发丝之上,符合古人以首为尊的礼俗,簪子还暗喻了颜面和尊严。因此古时有规定,罪犯不可佩戴发簪,即便是贵为皇帝之妃,如若犯错也要退簪请罪。
笄
笄是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,是古人用来束著头发或者固定帽子的一种简单的头饰,女子常用来固定发髻。在古代,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“及笄”,行笄礼表示成年。
钗
钗是指由两股善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,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别在头发上。隋代发钗作双股形,有的一股长一股短,以方便插戴。中晚唐以后,发髻上的发钗花饰较为简单,另有专门用于装饰发髻的发钗,钗首花饰近于景花。钗不仅是一种头饰 ,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。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: 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,一半赠给对方,另一半自留,待到重见之日再合到一起。
凤冠
凤冠,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,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。宋代的凤冠以银为质,外饰龙凤珠花,并镶嵌各种宝石。据《宋史·舆服志》载,皇后佩戴特大的龙凤花钗冠,上面缀满珠宝,并用金银丝盘成龙凤及大小花二十四株;皇太子妃佩戴花钗冠,有大小花十八株,无龙凤。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、谒庙、朝会时佩戴的礼冠,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,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。明清时一般女子佩戴的彩冠也叫凤冠,多在婚礼时使用。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,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,呈镂空状,富有立体感;凤用翠鸟毛粘贴,色彩经久艳丽。
梳篦
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,尤其是妇女,几乎梳不离身,时间一久,便形成插梳的风气。篦是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,初时用以去除发垢。唐李贺的《秦宫》诗描述到:“鸾篦夺得不还人,醉睡氍毹满堂月。”王琦汇解:“篦,所以去发垢,以竹为之,弯笔必弯形象之也。
发钿
钿花是由金、银、玉、贝等做成花朵状的头发装饰品,起源于南朝宋,在唐代盛行。钿花通常有红、绿、黄三种颜色,根据材质分为金钿、螺钿、宝钿、翠钿、玉钿等。明代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玉》记载:“凡玉器琢馀碎,取入钿花用。”
古代发饰的起源既来自于社交、劳动、美观需求,也来自于模仿自然等因素,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物质基础。中国古代女性发饰种类非常丰富,它的设计制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,深深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。因而,古代发饰无论其装饰题材还是艺术形式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,俨然是中华民族文化标本之集合,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结。
其他发之文化